? ?2020年,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控制“新冠”疫情蔓延并成功復工復產的國家。 迎著春風,國內呼吸機行業迎來了難得的行業發展“黃金期”,迎來了出口和內需的狂潮。 拒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年初,全行業實現出口超過300億元,內銷超過150億元,為國家和世界人民抗擊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 新冠疫情。
? ?盡管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新冠”疫情的偶然因素引發的行業發展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呼吸機行業的整體技術劣勢。 后疫情時代仍面臨常態化的市場競爭。 面臨嚴峻而緊迫的考驗和挑戰。
我國呼吸機行業整體技術距離國際先進水平至少有20年的差距。 國內頭部企業的成人呼吸機吸入端仍在使用已經被國際主流產品淘汰的“熱線”流量傳感器。 高頻等高科技機型處于“空白”狀態。 根據臨床反饋,國產機型適應患者自主呼吸,自動化程度低,人機矛盾突出,二次機會高。
而且整機國產化程度低。 其中,關鍵部件:流量傳感器、音圈電機、氧電池等關鍵部件必須國際采購,仍處于被國際醫療巨頭“卡住”的狀態。
2019年中國呼吸機行業國內市場容量(按出廠價計算)約為120億元,是生命呼吸系統最重要的設備。 高端醫用呼吸機市場由德美行業巨頭主導,市場占有率為80-90。 %。 在國內產品中,新生兒高頻和常頻呼吸機的生產在國內尚屬空白。
國內企業呼吸機出口處于世界二流位置。 2020年之前,國內頭部企業生命支持系統部的出口產品主要是麻醉機和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慘淡。